玻璃钢离心风机

产品名称: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开春即开跑 实干谱新篇

来源:BOB体育登录    发布时间:2025-02-24 19:04:25

产品介绍:

  春节过后,甘肃各地掀起开工热潮,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立足主责主业,充分的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优势,主动谋事、干事,全力干成、干好,持续为全省各地交通、能源、制造业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添柴加薪”,服务甘肃在新的一年里加快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新篇章。

  春寒料峭,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工作组第一时间奔赴河西北部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前线开展实地调研。在河西走廊咽喉地段,他们与施工方详细论证项目经济社会效益,逐项优化融资措施,用专业的金融服务疏通堵点,推动项目从“规划图”加速变为“实景图”。

  开年后,甘肃“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全面铺开,这项贯穿全省12市49县、惠及1600万人口的重大工程,计划2027年主通道全部建成通车,通道联络线、辐射线部分建成,基本实现全省高速路网“省会环通、县县贯通、部分县域互通、三大廊道双通”的目标。届时,甘肃省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2500公里,可有力推动补齐路网短板,填补路网留白,增强交通网络韧性和应对各类重大风险能力,进一步凸显甘肃省作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地位,有效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支持建设的甘肃首座双向八车道黄河大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供图)

  “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作为甘肃省交通建设领域的重大创新实践,计划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为破解传统基建投融资难题提供改革样板。在具体实施层面,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建立“三维联动”推进机制:政策维度,紧扣“省级统筹、市级负责;政府授权、多元经营;整体谋划、动态调整”的顶层设计框架,创新设计“特许经营+市场化融资”组合工具包;机制维度,组建“融智+融资”专业服务团队,实施“成熟一条、推进一条”的动态机制,通过专班化服务、节点化调度、清单化管理,确保项目全周期金融服务无缝衔接;产品维度,充分的发挥综合服务优势,针对项目不同阶段特征定制个性化化融资方案,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项目全周期。

  据悉,该行年前已围绕“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立了重点项目预审通道,通过前置配置信贷产品、动态优化信用结构等措施,积极破解社会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回报机制难题,全力当好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

  在交通强省建设的浪潮中,政策性金融引擎持续轰鸣。1月份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已发放交通基础设施贷款超65亿元,全力服务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支撑全省社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向西开放通道加速延展。

  曾经,沙漠、戈壁、荒漠是甘肃发展的“绊脚石”,如今,在“双碳”目标下,“沙戈荒”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已成为甘肃发展的亮眼名片,赋予了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时代重任。年后,一个个开工建设的能源基地,加速蓄积着澎湃的绿色动能。

  河西走廊戈壁深处,中电建金昌200兆瓦风电项目正以“追风速度”拔地而起。巨大的风机基座旁,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专项服务组与施工方一丝不苟地逐项核验资金支付节点。春节前后,这支队伍带着定制化方案,在办公“工位”和项目“工地”间来回往返,节前迅速完成了首笔设备采购款审批,确保32台风机如期吊装。“从测风数据论证到塔筒供应链融资,国开行团队的专业水平让人信服。”项目负责人指着正在组装的叶轮感慨,“这笔资金到位后,新年开工进度有了保障,大家都干劲十足!”待投运后,这一风电场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量4.5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3万吨,将为“西电东送”再添绿色引擎。

  与此同时,巍巍祁连山下,一场关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变革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面对风电光伏“看天吃饭”的先天局限,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宛如一座巨型“绿色蓄电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成后能够以单日240万度的调节能力,有效缓解河西地区电网输电压力,遇到极端情况,能够3分钟内实现黑启动恢复供电,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成为破解“绿电”消纳难题的关键落子。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绿色金融团队早在玉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规划阶段便未雨绸缪,展开了“全周期护航”行动。如今,随着项目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这支金融团队更是积极作为,吹响了融资保障“冲锋号”。据悉,2024年,该团队围绕甘肃能源行业8个关键领域,逐一制定了专项服务方案,其中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便是重点之一。得益于打好工作“提前量”,年前他们针对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资金需求,迅速启动了“一项目一方案”的立体服务模式,总分行、多部门、全流程齐心协力,精心设计了与项目生命周期相匹配的成本优化策略,及时解决了项目建设的用款需求。今年1月份,首笔绿色贷款已然按时汇入项目账户,为电站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

  从沙漠到高原,从戈壁到山地,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追风逐日”的脚步踏遍了陇原大地,为这场轰轰烈烈的能源革命持续注入着金融热能,助力甘肃顺势而为,绘就绿色发展的美好“风光”。

  人返岗、订单多、生产忙……新春过后,甘肃大大小小的企业铆足劲头开工实干。“工业强则全省强,工业兴则百业兴”,2月份召开的全省新型工业化现场推进会更是吹响了新旧并举重塑产业优势的号角。

  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化的攻坚战中,兰州泰基公司以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终于凿开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国际垄断壁垒。2020年,这座西北工业重镇诞生的国之重器——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武威肿瘤医院首次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至今,该系统已治疗各类肿瘤患者1800多例,治疗范围涉及50余种肿瘤疾病。

  兰州泰基公司正在研发的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超导磁铁(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供图)

  然而,在重离子治疗系统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体型庞大、造价高昂等现实难题,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其更广泛地走进医疗机构、服务更多患者。关键时刻,国家开发银行积极作为,充分的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作用,迅速打出“京陇联动+科技金融”组合拳,由甘肃分行与北京分行组建“科创银团”,创新搭建信用结构,充分应用“两新”政策,为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坚实的金融保障。随着开年后首笔研发贷款的精准注入,兰州泰基公司能更心无旁骛地开展研发工作,加快打造结构紧密相连、性能优越、能效先进的新一代重离子治疗系统,将同类型治疗室的面积压缩1500平方米,以新质生产力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续写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辉煌篇章。

  与此同时,甘肃在冶金有色、煤炭化工、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补链延链强链”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协同内外需,充分的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了企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新课题。面对这一挑战,省内企业纷纷主动出击,加快开放合作的步伐,努力释放出甘肃作为内陆省份的对外经济合作潜力。2024年,甘肃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5%,省属企业对外投资成效明显,不断将省内资源优势、通道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这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潮中,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跨境金融工具箱也在持续升级。“去年在印尼,我曾‘日行四岛’,处处能够感受到中资企业的海外活力。”该行一名国际业务信贷员讲起在东南亚调研的经历时,感到心潮澎湃。

  开年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全面总结去年高质量落实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的成功经验,依托自身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以及“A档”外汇合规资质,在基础设施相互连通、产能合作、原材料进口等领域紧锣密鼓地谋划着新的国际业务增长点。工作人员积极奔走于政府部门与各大企业之间,深入学习最新政策法规,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根据公司特点和市场变化,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为新的一年“扬帆出海”加满“金融燃料”,助力甘肃企业迈开“走出去”的步伐,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供稿)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